常见慢性病的健康讲座 | |||||
|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的病因证据,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慢病是在多个遗传基因轻度异常的基础上,加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长期紧张疲劳,忽视自我保健和心理应变平衡逐渐积累并而发生的疾病,其中生活习惯是其主要原因,即使有慢性病(如高血压)的遗传背景,发病与否大部分决定于生活习惯的负荷。在我国,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所引起的人们生活方式与习惯的变化,慢性病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和死亡的首要原因。慢性疾病与生活方式的关系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它们都与不健康饮食,体力活动减少,吸烟,饮酒,长期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等几种危险因素有关。因此,慢性病的健康管理主要从这些危险因素的干预开始。今天主要介绍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几种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高血压 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并发症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疾患具有高度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由高血压而引起的心脑血管在我国的疾病负担和死因顺位中均占首位。因此,高血压防治是当前我国慢性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治的重要课题和中心环节。由于高血压患病率高,血压控制的方法确切而有效,预防带来的益处巨大以及一般民众对高血压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使民众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或控制延缓其并发症,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管理和综合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血压的病因 高血压从病因上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有明确的起因,称之为继发性高血压,如: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内分泌性高血压,血管性高血压,药物诱发性高血压等。另一种是没有明确特定的原因,由于遗传或/和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综合原因所致的高血压,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95%左右。我们在公共卫生和健康教育中通常所指的高血压就是原发性高血压,是预防和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的重点。 二、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及危害 根据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18.8%,比1991年增加了31%,患者增加了近7000多万,全国达到1.6亿。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生活水平和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高血压将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高血压一般在开始几年或十几年没有明显症状,但高血压使血管和心脏长期处于紧张和高负荷状态,由此引起全身血管的损伤(动脉硬化)及心室肥厚,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肾病(肾功能衰竭),末梢性动脉疾患,眼底动脉硬化等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目前比较公认的导致高血压的生活方式有高盐饮食,肥胖,体力活动过少,过量饮酒,精神高度紧张等,所以高血压的预防及健康管理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而展开。 四、高血压的健康管理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存在的问题都不一样,因此,慢性病的健康管理应强调个体化的原则。同时,生活习惯的矫正和改善,只有达到很长的时间才会体现出健康效应,所以,健康管理应重视连续的过程。在开展社区居民的高血压预防及管理时,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工作。 (一)、基本健康信息收集 高血压发生的背景因人而异,有的和饮食有关,有的则以肥胖,运动不足为主,因此,查明每个个体的健康危险因素是健康管理的第一步。基本资料收集包括下列内容: 1.一般情况调查; 2.现在健康状况,既往史,家族史调查; 3.血压测量; 4.身高,体重,腰围的测量; 5.生活习惯调查; 6.血脂,血糖检查:高血压预防的目的是降低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风险,而血脂,血糖是进行心血管疾病综合风险评估时的重要参数。 (二)、对收集到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对生活习惯进行评估,发现主要的危险因素,开展危险度分层,或进行心血管疾病综合风险预测与评估。 1.对生活习惯进行评估,发现主要的问题,开展相应的指导。 2.高血压危险度分层 对于低危险个体,一般只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将血压控制在120/80 mm Hg以下;对于中危险个体,在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开展药物干预;对于高危险个体,不仅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药物干预,而且要经常监测患者的心电图以及脑血管的状况,预防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 3.心脑血管疾病绝对风险预测与评估:结合年龄,性别,BMI,对血压,血脂,血糖的检查结果,进行心血管疾病综合风险评估。 (三)、针对主要引发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健康干预,开展生活方式指导 1.限制钠盐摄入量; 2.增加新鲜蔬菜; 3.限制饮酒及戒酒; 4.减轻体重; 5.适度的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 6.戒烟; 7.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对生活方式指导效果的评估:健康管理是长期,持续的管理过程,在开展生活方式指导后的一定期间,应对其实际效果进行评估,一般以2个月为宜,因为无论是营养指导或是身体活动指导,2个月都应该显示其健康效应。这时一方面应询问被检查者生活习惯的改善情况,另一方面检查其血压,血脂,血糖,体重的变化,并和第一次进行比较,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修正指导计划与指导方法,继续下一步的健康管理,健康促进。要强调的是,即使被检查者仅有较小的改善(生活习惯或体检指标),也要充分予以肯定并大加鼓励,以便被管理者坚持下去,取得较大的健康效应。 |
|||||
|
地址:北京丰台西局东街华源一里18号楼二层 邮箱:mishuchu9986@126.com 邮编:100071
培训咨询监督电话:010-52596050 转 6016 继续医学教育部电话:010-82330980 监督投诉电话:010-52596050转607 秘书处电话:010-52803990 网络技术信息中心电话:010-62059730
京ICP备11043014号-1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3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