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部肿瘤专委会 “菁睿-浙沪交流会”在沪召开 | |||||
|
|||||
2016年10月21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部肿瘤专委会独家举办的“菁睿-浙沪交流会”在上海雅居乐万豪会议中心隆重召开。虽受台风影响,上海交通拥堵,但依旧阻挡不了江浙沪三地诸位专家学者共同学习探讨医学学术进展的热情。此次会议不仅邀请到专委会主任委员姜丽岩主委作为会议主席,还邀请到了专委会副主委王凯教授作为共同主席,浙沪肺癌医学界的专家齐聚一堂,就NSCLC全程化管理展开热烈讨论。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应用该项目研究成果探讨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分子机理,开发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已成为当今肿瘤学领域的前沿和重点课题。来自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靳光付教授通过对中国人群肺癌基因组学研究,向在座专家学者介绍道,肺癌遗传风险模型的构建是应用目前已经发现的12个肺癌易感位点构建遗传风险模型(GS),为肺癌高危人群筛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促进个体化干预和早期诊疗。“未来基因组学的研究是结合结构、生物学、疾病生物学、医学与医疗保健的综合性研究学。”靳光付教授说。 来自上海胸科医院放疗科的刘俊主任通过目前国际上的临床研究及临床数据分享,认为对于肺癌早期的SABR,是除手术外的另一种治疗选择,但目前尚不能说代替手术;术后放疗(PORT)价在于对于R1-2: N0-2均有价,而对于R0: N2有价值;对于III期患者的CCRT治疗:6000cgy/30fx仍是标准剂量/同步,而何种化疗药物是最佳,目前仍无法确定;放疗在晚期患者中价值,对于单发或少发性脑转移: SRS是核心,能否介导免疫反应是值得期待的;对于经过选择的寡转移NSCLC,局部治疗能带来益处。 液体活检为肺癌患者提供了无创诊断机会,为无法取得组织的患者带来靶向治疗可能,而无创液体活检可动态监测用药、肿瘤状态及耐药机制,指导患者耐药靶向治疗。来自上海长海医院的韩一平教授认为,目前液体活检有许多因素会影响ctDNA的释放、手术、治疗、肿瘤状态等,当病灶位于脑部,由于ctDNA很难穿过血脑屏障,也会影响检出率;而ctDNA突变丰度偏低,在丰度特别低时无法检测,也成为目前临床面临的挑战。 来自宁波市第二医院赵国芳认为,对可切除的Ⅲ期NSCLC患者选择2个周期的含铂两药方案行术前短程新辅助化疗安全有效,NSCLC辅助化疗中含铂辅助化疗仍占据基石地位;而靶向药物如EGFR-TKI作为新辅助治疗疗效尚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辅助靶向治疗疗效尚不确切,个体化辅助化疗仍需进一步研究。”赵国芳说。 浙大二院的王苹莉教授为大家做了题为《PD-1抗体治疗晚期肺癌现状及思考》的报告。她认为,PD-L1的表达呈动态变化,肿瘤细胞通过表达PD-L1抑制免疫反应;肿瘤微环境中的缺氧状态、免疫细胞分泌的IFN-γ等均可诱导PD-L1表达;PD-L1阴性的肿瘤经过免疫治疗可转变为PD-L1阳性;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的动态交互决定治疗预后。“疾病的哪个阶段使用PD-1抗体更好、放/化疗/靶向/疫苗增强PD-1抗体疗效背后的机理、免疫药物用药疗程、免疫治疗耐药后需治疗、仍然是值得探讨的。”王苹莉介绍说。 本次会议汇集了多学科的临床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分享自己对NSCLC全程管理的见解。专委会主委姜丽岩教授在会议总结说,肿瘤治疗需要规范化的理念,必须摒弃“单一治疗”的思维,通过各科医师的通力协作、规范治疗,造福更多肺癌患者。“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部肿瘤专委会将继续努力致力于提供这样多学科讨论学习平台,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精准化治疗和优化个体化治疗的策略。”姜丽岩说。 |
|||||
|
地址:北京丰台西局东街华源一里18号楼二层 邮箱:mishuchu9986@126.com 邮编:100071
培训咨询监督电话:010-52596050 转 6016 继续医学教育部电话:010-82330980 监督投诉电话:010-52596050转607 秘书处电话:010-52803990 网络技术信息中心电话:010-62059730
京ICP备11043014号-1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3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