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建会
  • 学术立会
  • 科技强会
  • 服务兴会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学模拟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举行
发布日期:2016年07月20日

随着国家医学人才培养战略的深化和现代教育技术的革新,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医学模拟教育已成为我国医学教育中飞速发展的一个新领域。为促进我国医学模拟教育的规范、健康发展,推动各院校在医学模拟教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的发展目标,北京大学医学部牵头并联合全国多家著名医学院校,成立了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学模拟教育专业委员会。7月16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学模拟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医学模拟教育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

成立大会现场

参会代表举手表决全票通过委员的人选

为“主任委员单位”授牌

记者从成立大会上了解到,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是由国家民政部批准注册,隶属国务院国资委主管的国家一级协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学模拟教育专业委员会是我国首个专注于医学模拟教学研究与发展的委员会,涵盖了我国128所学校及医院的185名医学模拟教育的专家和学者。委员会将对我国医学模拟教学中心建设、课程设置、师资培养、考核评估、运营管理、审核认证等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搭建医学模拟教育交流平台,制定医学模拟教学标准,规范医学模拟教学要求,拓展医学模拟教育的国际合作,不断推进我国医学模拟教育的良性发展,提高我国医学模拟教育在国际的影响力。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学模拟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模拟医学教育已成为医学教育的专业领域,是我国医学模拟教育领域重要的学术组织。

为专家顾问颁发聘书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学模拟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维民教授做工作报告

论坛会议现场

教育部高教司、国家卫生计生委员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等相关领导均出席了成立大会,对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由衷的祝贺,并期待委员会能够促进医学模拟教育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引领我国医学模拟教学不断走向国际舞台。在成立大会上,通过全体与会委员的共同选举,成功推选出常务委员34名,副主任委员12名,并确定首届主任委员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维民教授出任。王维民教授表示,委员会的宗旨是服务于医学模拟教学建设,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委员会成立后,将做好搭建专业的学术交流平台的重要任务;探索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学模拟教育标准及规范,为各个院校模拟中心建设和模拟教学的发展提供助力和参考,也为国家相关管理部门未来建立认证标准提供依据。委员会将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学模拟教育相关的继续教育培训课程,加强医学模拟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医学模拟教育相关的研究工作,培育优秀的研究成果;拓展多维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医学模拟教育专业领域工作的迈进。

成立大会后,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学模拟教育专业委员会同时举办了“首届中国医学模拟教育会议”。会议邀请了来自美国、我国台湾及大陆地区的34所医学院校和医院的多名知名医学模拟教育专家,以“医学模拟教育——挑战与机遇”为主题进行了深刻交流和探讨,专家们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讲解使参会人员受益匪浅。北京大学王维民教授、姜冠潮教授、周庆环教授,中南大学何庆南教授,首都医科大学贾建国教授、台北荣民总医院陈品堂助理教授、四川大学蒲丹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史霆教授、中山大学王劲松教授就“我国医学模拟教学的现状与未来”、“医学模拟教学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从‘竞赛’谈医学模拟教学在考核评估中的应用”等医学模拟教育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分享了各自的经验。会议同时采用了专题演讲和专题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六十余位权威医学教育专家共同针对上述话题展开了精彩的讨论,并与台下400余名参会代表进行了热情的互动。为期一天的会议高潮迭起,诸位专家各抒己见、观点鲜明、气氛浓烈,现场掌声不断,从始至终座无虚席,并受到参会代表的广泛好评和赞许。

此次中国医学模拟教育会议为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学模拟教育专业委员会的首届年会,委员会的工作受到了相关领导和全国知名医学教育专家的高度关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学模拟教育专业委员会广纳真知灼见、广聚学术资源,致力于推广医学模拟教育新理念、培养顶级模拟教育团队、促进学术研究交流,为形成行业规范和标准做出重要贡献,为探索符合我国国情和符合国际标准的医学模拟教学体系和制度而不懈努力,引领我国医学模拟教育把握机遇、勇于挑战、不断前行。


下一篇: 申报2017年度国家级继教项目培训会议纪要
上一篇: 以务实促落实 以实干谋发展——协会领导赴济南、淄博、章丘考察调研纪实

地址:北京丰台西局东街华源一里18号楼二层  邮箱:mishuchu9986@126.com 邮编:100071 

 培训咨询监督电话:010-52596050 转 6016 继续医学教育部电话:010-82330980 监督投诉电话:010-52596050转607 秘书处电话:010-52803990   网络技术信息中心电话:010-62059730


京ICP备11043014号-13     备案图标 (1).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3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