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建会
  • 学术立会
  • 科技强会
  • 服务兴会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自我保健与药疗指导工作委员会成立纪要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22日

2016年4月9日在上海市虹口区《自我保健》杂志社有限公司 (数字中心)召开“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自我保健与药疗指导工作委员”成立会议。会议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上海《自我保健》杂志社有限公司协办。参会单位及人员有: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经团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上海市医学会《自我保健》杂志社、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上海同济大学同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市药学学会、上海市营养学会等39位领导专家与会代表。

贾万年副会长主持了会议,他代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宣布自我保健与药疗指导工作委员会成立会议开始,介绍参会领导和嘉宾并致开幕词。

 季玉峰副会长代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宣读关于成立自我保健与药疗指导工作委员会的通知,要求该工作委会成立后,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团结全国广大医疗科普工作者,促进自我保健工作的创新发展和普及提高,促进医药科普人才成长和进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健康事业服务,为医药行业现代化服务,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学术咨询保障,确保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自我保健与药疗指导工作委员会建设的全面进步和科学发展。

常务副秘书长杨新波代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宣布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自我保健与药疗指导工作委员会预任领导名单,其中主任委员由上海市医学会《自我保健》杂志社社长王震担任;副主任委员有以下同志担任:上市药学学会会长王龙兴(原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华东医院院长、复旦大学老年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俞卓伟;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房敏;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明;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全科医学院院长王家骥;上海同济大学同济医院新外科教授 (中法心外联盟)王永武;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王君俏 ;上海市营养学会副秘书长王晓黎 ;浙江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杨芳;北京协和医院药学部主任梅丹;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武志昂;北京亦度正康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若明;上海容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姚璐;秘书长由《自我保健》杂志社副主编刘燕担任。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黄正明会长为自我保健与药疗指导工作委员会揭牌, 并为主任委员王震颁发聘书。主任委员王震为到会的副主任委员颁发聘书:他们是房敏副主委、王永武副主委、王君俏副主委、王晓黎副主委、姚璐副主委。

接着是领导和嘉宾讲话。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会长黄正明教授讲话,他说很高兴再次来到这里,见证和祝贺自我保健与药疗指导工作委员会的成立。上次考察去了《自我保健》杂志社的编辑部,这次又来到《自我保健》杂志社的数字中心,成立会议规模虽不是很大,但筹备还是很充分的。之前,王震主任委员亲自来北京向我们总会提出了申请,他和王震主任第一次见面就谈了两个小时。总会在接到申请之后,及时组织了专家考察团,来上海进行实地的考察,考察后回到北京又开会讨论,并严格规范按照民政部分支机构成立的要求进行审批,符合国家政策方针。医养结合、自我保健是大趋势。总会对二级分会的成立是有严格要求的,二级分会必须有行业的影响力,号召力,组织能力。黄会长强调工作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职责不同,今后指导工作委员会职责有四个重点:1)协调政府,保持与政府的沟通,配合政府的相关政策落实;2)在行业起到引领作用,影响行业内企业;3)服务会员、发展会员、壮大会员,服务是主要职责;4)指导百姓的自我保健和药疗,依托杂志,作为宣传工具平台。接下来黄会长又简要介绍了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特别提到协会办会理念:即学术立会,科技强会,服务兴会。去年协会被评为全国先进协会,目前事业蒸蒸日上,努力为医药教育相关单位搭建平台,服务会员。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领导讲话,他指出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办会规范,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办会。分支机构架构清晰。协会注重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及时与有关司局通报。工作方式有创新,自我保健与药疗指导工作委员会就是一个创新的例子, 这次挂靠了自我保健杂志社,切合点非常好,扩大了工作范围。协会工作要有激情,需要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在此预祝新成立的指导工作委员会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中国工经联领导讲话,他首先祝贺指导工作委员会成立,提到会议规模虽然小,拳头攥的紧打出去更有力。作为上级主管单位参加过医药教育协会多次活动,是做服务的,这就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十三五规划为协会工作带来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提供了很好的舞台。为团结广大专家学者推进医药教育事业,普及百姓健康知识做了许多工作。 希望协会向4A目标努力,需要靠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支撑起这个平台。在上海成立自我保健与药疗指导工作委员会既是亮点也是新起点。相信在黄会长的领导下,指导工作委员会能够有很好的发展,但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坚持把握住方向,用坚强的意志和专业知识,一定把我们指导工作委员会变成科普宣传的园地,教育培训的基地,治未病的阵地。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教处周蓉处长讲话,她说作为国家卫计委和上海卫计委科教处,政府怎么样来扶持协会,让协会起到政府助手的作用,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我本人也是负责医疗教育工作,上海有108家科技期刊,有上海市卫计委主管期刊的50多本,《自我保健》是上海卫计委主管的期刊。曾经获得当时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第三届国家优秀期刊奖提名奖,《自我保健》杂志是一本医学科普期刊,同样需要接受每年的期刊审读,考评均为优秀。王震主编、王永武主编也是我们上海期刊协会科技期刊协会两位主要领导。在两位主要领导的帮助下,我们成立了上海科技医学期刊的数字化群,《自我保健》作为医学科普期刊,应帮助百姓了解前沿的医学动态。现在百姓对健康的关注度非常之高,打开电视,保健类越来越多。今天《自我保健》杂志能与药疗指导工作结合起来,我相信杂志也会因此越做越强。我也预祝今后杂志工作和新成立的工作委员会的工作也会越做越强,因为王震主任王永武主任他们对工作有感情有热情,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我对此表示支持。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自我保健与药疗指导工作委员会王震主任讲话,他说《自我保健》杂志是1995年创刊的,《自我保健》杂志也包括自我保健医学专著和自我保健医学学科建设,自我保健医学的学科建设曾经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也得到了两任卫生部吴阶平部长、陈敏章部长的肯定。自我保健与药疗指导工作委员会的成立,一定会为《自我保健》杂志和自我保健医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我们已在着手单病种的自我保健和药疗教育工作。其中有147个单病种的专家导医、医患互助和病友会的探索。单病种的新媒体推广是今后专委会的重要工作,其中包括病人合理用药,营养指导,运动指导和心理干预。

上海同济大学同济医院心外科王永武教授讲话,他说很荣幸今天能参加这个会议,前面领导总结了“三个有利,三个激情”。这对专委会工作是个鞭策,作为副主委我一定支持王震主委的工作。我是一个新外科的专家,在仁济医院、同济医院工作,我是国家863评审专家,我已快要70岁还在搞科研。我们和王震老师一起做了上海医学科技期刊的战略研究这个课题,结合上海100多本医学杂志,做了上海医学期刊网站。

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房敏院长讲话,他说医药教育有很多的工作去做,中医的医药教育工作百姓是非常欢迎的,发展中医药需要有一个平台,自我保健与药疗指导工作委员会为此创造了条件。《自我保健》杂志在上海很受广大百姓欢迎,《自我保健》在中医药科普,在中医药服务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和王震主任也是老朋友了,今后只要自我保健与药疗指导工作委员会需要,我会尽到一个副主任委员的作用。今后我也希望与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有更多的合作机会,也希望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与今天到会的领导能对上海的中医药工作和我院的工作给予指导。

最后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贾万年副会长讲话并对会议进行总结,他归纳今天的会有四个特点:(一)规模不大,层次高。(二)人员不多,能量大。(三)时间不长,效率高。(四)单位不多,代表性强。我们成立大会,宣读了通知,名单,完成了工作委员会的组建任务。特别是黄正明会长的讲话显得尤其重要,其重要性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对指导工作委员会表示祝贺和支持。(二)介绍了协会的发展历程和工作方向。(三)强调了我们当前形势和政策导向。(四)对指导工作委员会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所以对工作委员会来说,王震主任要带头让工作委员会的领导班子学习领会,为下一步的工作做好计划和安排。

黄正明会长为自我保健与药疗指导工作委员会揭牌

参会领导及嘉宾和代表合影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秘书处

                                                                           自我保健与药疗指导工作委员会

                                                                           办公室

                                                                           2016年4月9日


下一篇: 2015年秋季“全国医学信息技术培训考试项目”公告
上一篇: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深入学习《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做好新时代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

地址:北京丰台西局东街华源一里18号楼二层  邮箱:mishuchu9986@126.com 邮编:100071 

 培训咨询监督电话:010-52596050 转 6016 继续医学教育部电话:010-82330980 监督投诉电话:010-52596050转607 秘书处电话:010-52803990   网络技术信息中心电话:010-62059730


京ICP备11043014号-13     备案图标 (1).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342号